2022年第一期(網絡)“企業碳排放核算與核查實踐”課程培訓
一、培訓介紹: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2000多家電力企業率先納入全國碳市場管控范疇,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這是我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通過市場倒逼機制,促進產業技術的轉型升級,有效控制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發揮市場機制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的作用。
對于控排企業、新能源企業、地方政府和核查機構等碳市場的各重要參與方來講,掌握基本工作流程和正確的量化及核算方法,制定合理的監測計劃,并熟知MRV體系建設規范,是確保自身碳排放數據準確性和更有效的參與全國碳市場的重要保障。切實加強相關人員能力建設,落實MRV體系工作,是當前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重點任務,同時也是納入企業、第三方核查機構及相關支撐機構能否在碳市場及低碳發展進程中立足的重要體現!
作為國內低碳和碳市場能力建設領域的引領者,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青島市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山東世通國際認證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權威第三方認證機構以及CCAA溫室氣體和核查員注冊推薦機構,以其資源優勢和豐富實踐經驗,攜手中創碳投教育,全力推出網絡“企業碳排放核算與核查實踐”課程。
二、培訓亮點:
01
快速提升專業素質:系統了解碳市場發展最新政策、掌握碳排放核算統計與報送工作技能、獨立開展碳排放核查工作。
02
輕松掌握實操技能:碳排放核算與核查領域的一線專家親臨教學,注重案例分析及工作實用性,結合自身情況有的放矢,讓知識和經驗轉化為行動力;
03
創建長期合作平臺:搭建優質資源整合平臺,實現與政策制定者、行業專家、企業負責人在課堂內外的溝通交流;
04
權威機構能力認定:參與培訓并考核合格的學員將獲得由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授予的“碳核查員”職業培訓證書,為碳排放核算與核查相關崗位儲備和推薦優秀人才,拓展學員職業規劃領域,提升個人職業發展能力。
(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是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天津建立的綜合性職業標準開發機構。
主要承擔新職業標準研發和推廣工作,開展培訓鑒定實驗項目和課題研究,進行新職業教材和課程設計,建立新職業考核標準、考試題庫等。)
三、培訓內容:
模塊一 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核查政策
● 國家低碳減排與碳市場政策背景
● 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進展及展望
● 國家第三方核查政策要求與規范
模塊二 國家重點行業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 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指南解讀
● 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補充數據表解讀與填寫規范
● 監測計劃制定規范及要點解讀
● 國家碳市場幫助平臺典型問題解析
模塊三 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第三方核查標準與實踐
● 第三方核查基本工作流程與關鍵點
● 中國自愿減排項目(CCER)核查標準
●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流程和案例解讀
模塊四 互動模擬實操教學與分組討論
● 互動模擬:企業碳排放核算核查實踐
● 互動模擬:CCER項目審定流程及關鍵點案例實踐
● 分組討論:納入企業如何配合第三方開展碳排放核查工作
四、培訓對象:
1、納入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各企(事)業單位相關負責人員;
2、地方各級政府、公共機構、低碳試點、碳排放報告、清單編制及碳市場管理相關人員;
3、節能技術服務公司、科研單位、高校等支撐機構人員;
4、其他對企業碳排放核算體系及核查標準感興趣的相關人員。
五、培訓安排:
時間:2022年01月11日-14日
地點:網絡在線學習平臺(可進行回看)
六、收費標準:
優惠價:1999/人/期
(包括授課費、電子版教材、線上考試費和證書費)
如已經進入【世通認證碳中和最新資訊溝通群】并成功領取300元培訓基金的,本次培訓可減免對應金額的費用。),其他費用自理。
匯款 信息 | 單位名稱 | 山東世通國際認證有限公司 |
開戶行 | 中國建設銀行 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行 | |
匯款賬號 | 37101006101052500704 |
七、報名方式:
教務老師的微信:18300287781
(添加后,可索取報名表)
相關文章
- 青島市節能協會關于公布2022年度評優結果的通知
- 世通國際認證助力2022年第2期認證人員注冊考試
- 海關總署公告2022年第114號(關于公布《海關高級認證企業標準》涉稅要素申報規范認定標準的公告)
- 2022年度認證從業人員服務周問題匯總——轉機構篇
- 新版ISO/IEC 27001:2022標準正式發布
- CCAA關于舉辦2022年第2期認證人員注冊全國統一考試的通知
- 《ISO前瞻趨勢報告2022》發布
- 出成績啦丨2022年第1期認證人員注冊全國統一考試成績查詢
- 海關總署公告2022年第78號(關于發布2022年商品歸類決定的公告)
-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政策解讀